中新网安徽音讯1月2日电(施旖旎)冬闲人不闲,眼下,恰是粉条加工的黄金时节。走进五河县东刘集镇西杨村,远远地就瞥见一缕缕粗细平均、色泽鲜亮的红薯粉条齐截晾晒正在道边,一排排、一杆杆粉条正在冬日暖阳下明后剔透,成了一作别具乡下风韵的“景物线”。
西杨村政达家庭农场的加工车间内,羼杂着薯香的热气对面而来,工人们正熟练地拌粉、漏粉、捞粉。正在有序的操作下,一团团白色的粉浆有顷间酿成粗细平均、颇具韧性的粉条。政达家庭农场承当人杨德好先容,他们家的红薯粉条不增添任何化学增添剂,口感柔滑细腻, 劲道爽滑。
“十斤红薯一斤粉,咱们厂子每天早上4点足下起头加工,无间到黄昏8点钟完结。每天加工量正在4千斤足下”,杨德好一边料理着粉条一边说:“以前光是卖红薯价值太低,收入有限,现正在创办厂子,给自身家种的红薯实行深加工,也是个致富增收的新途径。目前咱们厂子的红薯粉条一年销量或者有7万斤,按市集价10元一斤出售,纯收入正在20万元足下,缓慢扩展,估计来岁恐怕冲破10万斤。”
据会意,杨德好承包300多亩土地特意用来种植红薯,本年红薯亩产量正在4000斤足下,每年同一收产打磨出粉,召集加工坐蓐粉条,全程加入红薯种植及粉条加工,拓宽增收渠道。因为粉条加工必要洗濯、蒸粉、刨丝、晾晒等多道工序,这也为邻近村民供给了就业岗亭。(完)
本年,西杨村红薯种植面积超500亩。下一步,东刘集镇将安身当地特性和资源上风,主动启发、饱舞农家手工粉条筑造加工,鼎力进展红薯粉条加工工业,延长红薯工业链条,诈欺线上线下渠道拓展市集,力求把绿色、优质产物推向更雄伟的市集,进一步帮力团体增收致富,为乡下复兴带来新“薯”光。(完)